|
||
2013年2月,习在视察甘肃时作出“八个着力”重要指示,其中提到要“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提高生态文明水平”。 2019年8月,习再次视察甘肃期间,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正确地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,加快发展生态产业,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。 殷殷嘱托,字字千钧。多年来,陇南一以贯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认真落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历史责任,加强生态修复治理,坚决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。 从峰峦叠翠的青泥岭,到清波涟漪的白龙江畔;从推窗见绿的宜居城市,到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如今,在2.79万平方公里的陇南大地上,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。 青山万叠,碧水千隈。渐渐有了秋意的陇南,高远的蓝天、蜿蜒的河流、迤逦铺开的青山,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。 作为陇原的绿色明珠,“绿色”始终是陇南最大的资源、最大的优势,更是确保陇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底气。如何守好绿色生态“最大财富”,发挥绿色生态“最大优势”,擦亮绿色生态“最大品牌”?这是陇南的必答题。 习先后两次视察甘肃时,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,为陇南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注入了强大动力。 遵循指引,顺应要求,回应期盼。陇南把生态文明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考量,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,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。 由此,陇南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,以“论”与“干”的结合,向着“生态陇南绿色崛起”根植动人故事 制定印发《陇南市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》《陇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》,分类落实生态环境管控要求; 严把项目准入关口,每个建设项目选址均要核查与生态红线、资源利用上线、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,对于不符合有关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项目环评报告,对高耗能、高污染的项目实行“一票否决”; 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“绿盾”专项行动,重点对全市2个国家级、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检查;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,全面落实河湖长制、林长制和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积极实施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公益林、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; 一项项改革举措,汇聚起持续攻坚的强大合力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近三年累计人工造林126万亩(其中荒山造林47.9万亩),义务植树3027万株,建设绿色长廊2424.4公里,目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.27%; 截至6月30日,陇南优良天数比例居全省第一,可吸入颗粒物(PM10)为54微克/立方米,位列全省第二,细颗粒物(PM2.5)为23微克/立方米,并列全省第二; 全市12个国控、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%,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、1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; 大熊猫、亚洲金猫、朱鹮、羚牛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走进公众视野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频频上演。 一项项措施、一组组数据犹如一笔一画,书写陇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寓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痕迹,力透纸背。 山林郁郁葱葱,湖泊碧绿如玉,田园农家客栈散落其中走进宕昌县城关镇立界村,虽已入秋,清凉惬意的美丽乡村却处处透着一份“火热”。 坐落于山水间的“三叠湖”客栈,迎来送往,好不热闹。“现在正值暑假,是旅游旺季,我们客栈的房间一直是爆满状态,很多游客都是提前预订房间。”客栈负责人杨昊忙得不亦乐乎。 “现在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在从事旅游产业。”杨昊说,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,为村民带来了致富新机遇。 近年来,陇南以改革之力,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,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,让好生态、好山水成为“有价之宝”。 加快推动有色冶金、新型建材、白酒酿造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实现“三化”改造,积极培育发展合金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风电、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,高质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。 走进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,只见整个厂区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。看不见尘土飞扬,也听不到机器轰鸣,让这里不似矿山,更像公园。 “我们是绿色矿山的建设者,更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受益者。”金徽矿业党委副书记吴锋说,2022年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从申报到成功上市,仅用时186天,创下了同行业记录。截至2023年底,公司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78万吨,实现营业收入12.83亿元。 依托优良生态资源禀赋,陇南选择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、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特色产业,全力发展花椒、核桃、油橄榄等特色主导产业,积极培育发展苹果、茶叶、苗木等区域优势产业,建设了一批绿色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和示范点。 数据显示,目前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,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年创综合产值超300亿元。 为此,陇南加快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发挥陇南水电、森林碳汇等碳减排资源优势,研究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,热情参加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,提升ECO碳汇能力。 同时,发挥“南北过渡带”的独特气候优势,积极创建中国天然氧吧、避暑旅游目的地、中国气候宜居城市、气候好产品等气候生态品牌,让陇南成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发展的典范。 绿色映初心,山水见精神。陇南正生动地演绎着“绿能生金”的故事,良好的生态资源,有了别样的价值。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,节能减排、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硬杠杠,而看得到蓝天碧水,才是最直观、最真切的感受。 近年来,陇南坚持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,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。 走进滨江湿地公园,山、水、林、园、人、景,天人合一,蓝天白云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,它早已是城区的“氧生堂”、自然的“八音盒”、市民的“健康房”。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,要把书写生态答卷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。 在武都区干了多年环卫工作的孙社会,这几年来多了一些特殊的“同事”,每到周五,城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干部职员拿着打扫工具到公共区域打扫卫生。 其实,在陇南这种场景越来越普遍。近年来,陇南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,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厚植高水平发展的绿色底色。 引导大众树立节能环保意识,组织并且开展节约型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,广泛宣传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。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,发展低碳交通,鼓励绿色出行。 建立绿色激励机制,坚持线上线下融合,通过补贴、积分奖励、促销活动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,让绿色低碳慢慢的变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。 从呼唤绿水青山到维护绿水青山,陇南人不仅形成保护共识,绿色行动也更加自觉。 人与青山两不负,不断增厚的“绿色家底”,还给予陇南更多“财富” 陇南入选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名单,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予以表扬和推广; 接续奋斗,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陇南坚持高水平保护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持续强化生态资源保护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厚植高水平发展的绿色底色,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。 与绿色同行,与自然共赢。放眼今日之陇南,生态文明理念徜徉在如画山水间、奔腾在绿色产业里,一个蓬勃发展、绿意葱茏、生态优美的陇南,正自信地展示多彩新面貌。 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 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。
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: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;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: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|
||